
12月17日,奧迪與中國一汽的合作項目——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開始量產奧迪純電動車型。
官方表示,奧迪一汽新能源與其全新先進生產基地是奧迪中國市場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長春的全新公司,建設了奧迪在華首個基于PPE豪華純電動平臺打造奧迪純電動車型的生產基地,率先投產的是奧迪Q6L e-tron系列車型,隨后將推出針對中國市場專屬打造的奧迪A6 e-tron車型。
據悉,奧迪一汽新能源將打造中型和全尺寸PPE車型,首先是奧迪Q6L e-tron和奧迪Q6L Sportback e-tron,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奧迪A6 e-tron車型將緊隨其后推出。
“隨著奧迪一汽新能源的量產啟動,我們恪守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并在電動化轉型戰(zhàn)略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眾W迪全球CEO高德諾表示?!叭律a基地打造的車型將在我們本土產品布局中起到關鍵作用,鞏固強化我們在這一重要市場的地位?!?/p>
作為引進中國市場的首款PPE車型,奧迪Q6L e-tron較國際版本相比不僅擁有更長的軸距,還針對中國市場融入了眾多設計特色與創(chuàng)新元素。以奧迪Q6L e-tron的座艙為例,全新的數字化體驗是專為中國市場設計和開發(fā)的,而同系列車型奧迪Q6L Sportback e-tron則將SUV車型的優(yōu)勢與動感轎跑般的流線型車身融合。
官方表示,市場定制版車型的本土化生產是奧迪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奧迪正進一步聚焦歐洲、北美和中國三大核心市場,強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
作為奧迪和長期合作伙伴中國一汽的合作項目,奧迪一汽新能源的生產基地設在中國一汽總部所在地-長春,將創(chuàng)造約3,000個新工作崗位。全新生產基地計劃年產逾15萬臺,對奧迪在中國實現產品組合的電動化轉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生產基地整合了完整的汽車生產價值鏈,配備沖壓車間、焊裝車間、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中國市場定制版PPE車型的高壓電池也在該生產基地的電池車間生產。
官方信息顯示,自2022年年中開工以來,奧迪一汽新能源便采用數字化技術來設計建造這座全新生產基地。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專家們構建出一個高效靈活的全數字化全自動生產體系,同時確保數字模型的實時更新與實際施工進度保持同步。
奧迪還首次在中國市場引入了全域的IT解決方案。這一方案使得全新生產基地的所有維護、物流和制造流程可以通過統一的IT架構實現互聯,并借助云端系統,實現了生產基地全域數據的高效存儲與共享。
奧迪一汽新能源首席執(zhí)行官施睿哲強調了全新生產基地采用的先進技術所帶來的優(yōu)勢:“高科技手段不僅促進了中德團隊之間的緊密合作,還提升了團隊的工作效率,加速了施工進程并保證了日常運營的順暢。在這座全新生產基地中,我們實現了高技能人才與尖端技術的融合。”
據介紹,通過部署超800臺機器人,焊裝車間在作業(yè)精度與效率上實現了雙重提升,其自動化率將躍升至中國汽車行業(yè)內的領先水平。從視覺識別技術到無人駕駛運輸系統,再到自動化倉庫的應用,該生產基地在質量控制和物流優(yōu)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同時,奧迪一汽新能源正在其全新生產基地研發(fā)新的自動化技術,探索在汽車制造中采用人形機器人的可能性。
因此,奧迪一汽新能源宣布與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和深圳市優(yōu)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定了諒解備忘錄,旨在深化自動化技術的研發(fā)合作。
奧迪一汽新能源還表示,公司致力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全力推進奧迪全球生產網絡中的“零排放計劃(Mission:Zero)”。全新生產基地全面采用綠色能源,鋪設光伏板,并通過生產廢料回收以及廢水閉環(huán)處理,力求實現近零碳排放目標。此外,工廠周邊區(qū)域將種植多種本地植物,并安置人造鳥巢、昆蟲旅館和蜂箱,為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有力支持。
奧迪一汽新能源還將推動生產基地周邊整條供應鏈的升級與發(fā)展。屆時,將有大約50%的供應商位于距離全新生產基地30公里的半徑范圍內。當地政府還為奧迪一汽新能源的供應商規(guī)劃了專屬工業(yè)園區(qū),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以吸引更多企業(yè)入駐。此舉將助力奧迪一汽新能源實現約90%的國內供應商比例,彰顯奧迪“在中國,為中國”戰(zhàn)略的有序實施與深入發(fā)展。
奧迪一汽新能源的量產啟動標志著奧迪在中國電動化戰(zhàn)略推進中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與此同時,奧迪也正在規(guī)劃于2025年發(fā)布其品牌史上最大規(guī)模產品布局,以進一步強化市場地位。
官方表示,奧迪的產品布局將滿足中國消費者在新出行時代不斷變化的多元化需求。在明確的發(fā)展規(guī)劃與不斷加速的進程中,奧迪已整裝待發(fā),繼續(xù)在中國市場繪就未來的輝煌篇章。

x
-
李想不想造車了?李想沉寂半年首次露面談AI:人類會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 2024-12-25 21:45
-
20世紀80年代,有人說日本汽車將入侵;20年后又說“韓國制造“來了;現在又在說中國電動汽車 2023-09-06 21:06
-
豐田最大的經營風險是我一直擔任社長,我是老一代,也感到了作為造車人的局限。我認為有必要在新時代引退。 2023-01-31 15:41
-
嵐圖汽車CEO盧放向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交付全新嵐圖夢想家乾崑版車型 2024-12-30 10:41
-
“空中地鐵”專線直達,寶馬新世代車型沈陽生產基地全面對公眾開放 2024-12-30 15:06
-
官宣盈利,剛下線40萬輛的深藍計劃明年全球銷量超50萬輛 2024-12-30 19:56